第31章 小村风雨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末弦音伏羲河圖 第31章 小村风雨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公冶浩淼与地狱自被那打铁铺的铁匠修士请进门去,摆下一桌宴席,三杯两盏下肚,早已经称兄道弟,公冶浩淼又问他姓名,他道:“我姓张,单名一个宁字。”公冶浩淼听罢执酒站起道:“承蒙张兄厚爱,摆下宴席,还敬你一杯。”两人举杯饮尽。
当下三人又胡乱说些东西,扯东扯西,吃菜喝酒,渐渐的张宁便将心思引到了那晶石之上,公冶浩淼端着杯子,心道:“等你这狐狸尾巴可真够幸苦的,也亏的我有些酒量,不至几杯就醉。”嘴上道:“这石头原是我们在河中洗澡时发现的,因看它四四方方有模有样的就带了回来。”这公冶浩淼原也是跟他父亲混出来的,知道这说话尤其讲究,必要半真半假,才能使对方摸不得真假。
“哦?”张宁双眉一抬,笑道:“果然是两位贤弟大运气,愚兄恐这辈子都未必能见到这样好的宝贝,今日托了二位贤弟的福竟有幸见了,不知愚兄可否细细一观?”公冶浩淼白吃了这一顿,非常心满意足,此刻正愁找不着靠近比邻天涯的理由,张宁这么一说,正是着了公冶浩淼的意了。随即公冶浩淼同地狱跟着张宁出了客厅,站起时公冶浩淼递了个眼神与地狱,后者会意,不可察觉的点了点头。
来到比邻天涯前,因那蓝色晶石的缘故,这院子格外凉爽。张宁惊讶道:“这里何故如此凉爽?”公冶浩淼笑道:“这也正是此石妙处所在,置身石旁就如置身冰窖之中,清凉无比。”此刻,他三人还站在三丈开外,张宁便要走近些瞧瞧,公冶浩淼也不拦着,任由他走近,只是走不过三四步的距离,便格外的冷了,竟是没法靠近了。张宁越觉得这是个宝贝,心中也越是想要得到它了。
此刻双方关系最是紧张,也最是绝妙,就如那弓弦一样,已经到了极致,在多一份力量这弦就要蹦断。
张宁暗中运起内力一面抵抗这寒气,一面还向比邻天涯走来。这一步踏出,便如那多出的一份力一样,将弦绷断。公冶浩淼原意就是等张宁不能再进一步的时候和地狱一起坐上比邻天涯,驾车走了。也正是这个时候,公冶浩淼与地狱两人则撒开了双腿,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向了比邻天涯。
然而未跑出两步,便急忙退回。两人四眼怔怔看着比邻天涯,这晶石虽然寒冷,自从放到比邻天涯之上,虽然挪动不得,但是也不至这样寒冷,顶多也就是微微有些冷罢了。此刻那温度竟是无比的寒冷将三人全部阻挡在外。
“二哥好雅兴,闲来无事竟与三个凡人开玩笑。”姬諾走到姬夜面前,微微笑道。姬夜也不瞧他,依旧靠着亭子坐着冷冷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姬諾坐下依旧笑道:“那传世重身虽有些小聪明,也碍不着咱们,你这样岂不是给轩儿加点困难?”
姬夜道:“仗着自己小聪明,便要炫耀炫耀那寒冰,岂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姬諾道:“如此也该给他一个教训,若不是看着轩儿,他便是死了也与我们无干。”
那晶石原不过是一块冻着锦绮的寒冰。放在比邻天涯之上,姬夜自然能够知道,也用法力将它压制下去,不至于那么寒冷了。公冶浩淼因近日无趣,想寻点乐趣便应了张宁要求,这点儿小聪明哪瞒得过姬夜,也顺便给公冶浩淼一个教训,姬夜就将法力收回,教那寒冰返本还原,让公冶浩淼他们吃些苦头,也好叫他们学点乖。
姬諾道:“这五雷阵源经历这样一番坎坷,这第二条凤尾符取的容易与否还要看轩儿行事如何。”五雷阵源便是震符的名称。姬夜也不答话,只是看向下方,那眼神似能穿透一切,看到地下。
地上,姬轩与唐嫣然依旧是骑马前进,唐嫣然指着前方一个村落道:“我们且去落脚,讨口水喝。”说着,便将水囊提在空中,摇动起来表示已经空了。姬轩不置可否,两人依旧前进。
唐嫣然当先入村,却不见一个人,又见一户人家烟囱里冒着烟,又见晾着些未干的衣物,料定这村子不是荒村,驱马前进。姬轩随后便至,见村子这般光景,他是何人?早已经听出村后有那些动静,又见唐嫣然进去了,倒不急着进去先将周围看了一看。
唐嫣然走进村中,见鸡鸭飞走,满地灰尘,便扯开嗓子道:“有人没有?”刚说完,便转过一个弯来。顿时吓一跳,堪堪要跳下马来,只见几十双恶狠狠的眼睛盯着自己。唐嫣然再看时,才发现这原是一处打麦场,再过去就是田地,阡陌交通。又见这空旷地上有些谷粒,便知这里该是村中晒谷打麦的地方。然,此刻这打麦场中却是流满了血,有滚落的人头,有被利器截断的手臂,还有几个断了手臂的人在地上嚎啕打滚,更有一群无辜村民跪在一旁,缩成一团,颤抖不止,低声哭泣。
又有一个穿着稍好一些的青年男子半跪在地上看样子是要站起来的形容,身上衣服已被利器划的破烂不堪,露出里面的伤口。又有一个长得尖嘴猴腮的男人,抬着脚要往这青年男子身上踹去,只因为唐嫣然出现便把伸出的脚给收了回来,淫笑着一张嘴儿侧头打量着唐嫣然,甚猥琐。又听到轻微的悠悠马蹄之声,唐嫣然知道姬轩来了,也便不再顾忌什么,手往腰间一抽将红鞭抽出,朝那猥琐男子一鞭打去。
唐嫣然平日也听他爹爹讲些修士的事情,又教她要有侠义胸襟,多施援手帮助别人,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此刻见了这些凶恶大汉如此的仗势欺人,以多欺少,如何能忍?顿时侠义心大起。
姬轩见她当空就一鞭打将出去,十分气势,自唐岚死后唐嫣然一直萎靡,现在她既然放开了手脚,也就随她,停住马儿任由她施为。红鞭一出,就似巨蟒出水,朝那猥琐男子打去,那男子收回脚来哈哈大笑道:“方才来个不自量力的小子,这回又来了个小娘子。娘嗳,这小娘子长的这样匀称……”话未说完,已被唐嫣然一鞭子打在脸上,打出一条血痕来,只未将他皮肉打坏。
那猥琐男子顺手摸了摸脸上血痕,火辣辣的,笑的更猥亵了,啧啧道:“如此泼辣,我相当喜欢。”又见唐嫣然第二鞭打来,头一侧原想着可以躲过,岂知唐嫣然在这红鞭上有七八年的功夫,又是深得唐岚唐风真传,能够舞的出神入化。见对方侧头躲过,手腕一转红鞭一卷竟在对方脖子上绕了三圈。猥琐男子一时轻敌,还没反应过来已被唐嫣然一甩,甩倒在地上。唐嫣然更不停歇,往他身上打了十几鞭子,直打的他求饶不止。
姬轩只是静静看着也不动手,这样泼辣的唐嫣然他也见了不过三次。第一次就是双方相遇之时,公冶浩淼因撞了她的马车,恼的她破口大骂,自有大小姐高高在上的风范;第二次便是在三川郡外遇上那伙山贼,一声老娘真真可爱;这便是第三次了,虽未开口但是上来就动起手来,岂是小家儿女会做的?
又见唐嫣然走了过去,那男子早已经跪地磕头求饶。唐嫣然下马走上去道:“你这不知死的畜生,竟敢做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那男子只磕头求饶道:“再不敢了。”
那青年男子柱剑站起道:“女侠千万别听了他这片面之词,这伙马贼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专杀这些无辜村民。若不是我挡住一时,恐这些村民都要被他杀害了。”言罢,重重喘了两口气。
此刻唐嫣然心思全在这青年身上,哪顾得上身后那猥琐男子,被他趁机出手抱起唐嫣然双腿往怀中一带,唐嫣然就势摔倒在了地。果是做惯了这样的勾当,唐嫣然一倒地正要反抗,不想双手竟被猥琐男子死死扣作,又不知从何处抽出条绳子把唐嫣然双手捆了。那猥琐男子重新站起来一脚踹上那青年的肚子,算是补足了方才那一脚。那青年被踹,后退两步倒在地上,吐了口血,手捂着身上伤口。
姬轩只管冷眼瞧着,因他来得迟,也没人注意到他。只见那男子手上缠着红鞭道:“小娘子这一顿打,打得我酥筋软骨,燃起胸中一团燥热的火焰,可见打是情骂是爱是有道理的……要不我们就在这里找间房子替大爷我消消火,小娘子以为如何?”说完,又是笑了两声,直教人毛骨悚然。身后恶汉也附和而笑,因姬轩在这边,唐嫣然倒也不大担心,灵机一动,倒可占点姬轩的便宜,严肃道:“你这不知死的东西,我早已经许人了,我相公是个极厉害的人物,你若是敢动我一根毫毛,他定会将你碎尸万段。”
猥琐男子听了,桀桀笑道:“你相公远在千里,哪里知道我们的事情。”唐嫣然道:“他怎么会不知呢?喏,他就在你身后呢。”男子的笑容凝固下来,嘴角抽了两抽笑道:“小娘子这是兴奋过度了呢,我身后哪有人呢?”唐嫣然也懒得理他,转过头去不再理会他。
猥琐男子见唐嫣然不理会,他本是个多疑的,见唐嫣然这样有恃无恐,恐怕她说的还是真的。不过,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实力摆在这里,方才与唐嫣然不过是一时的轻敌,才落得个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悠悠转过身来,却在转身的刹那有如被五雷轰顶,瞳孔一缩眼睛眯成一条缝儿。他这一转身自然看到坐在马上的姬轩,见他也不过是个孩子,指着他道:“你就是这小娘子的相公?啧啧,长的比这小娘子俊俏多了,大爷我一见了很是倾心……”
“噗!”还未等他说完,指着姬轩的那根手指已经被削下,“啊!”猥琐男子抱着手指痛得大叫。姬轩是谁?阴阳家的少主,即便是星醉这样无礼大胆的人都不敢拿指头指他,更何况这样一个小小的马贼,简直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马贼负痛站起,整张脸都已经扭曲,双眼充血,姬轩也懒得与他言语,他被唐嫣然打了不知多少鞭子,鞭子上的毒早已经渗入他的体内,死是迟早的事情。果然,这马贼才站定,嘴角就流出血来,黑色的,又立即倒地。其他恶汉看了只当是姬轩的手段,各个心惊胆颤,磕头求饶。姬轩也不理会,再一弹指。
“砰!”随即绑着唐嫣然的绳子便被蹦断了,唐嫣然重新将红鞭缠绕腰际,又问姬轩道:“这些乌合之众如何处置?”姬轩道:“你们虽是小卒,然则仗势欺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们自断三指,自行离去。”
剩下这些恶汉听了还是不停求饶,唐嫣然柳眉倒竖道:“你们还不速速照办,如若不然必死无疑。”众人才咬牙各自自断三指,随即磕头离开。
正是:小村庄,侠女心襟;上仙人,妙手制敌。
————
昨天更新完准备睡觉,正在刷牙,突然一个激灵,哎呀,犯糊涂了。那时候突然记起来,三丈等于十米,于是乎昨天那章智取晶石中公冶浩淼他们砍得那棵树有二三十丈,于是乎尼玛那棵树就有100米左右啦~~我勒个去的姥姥哟。以前的时候也查过秦国时候的度量单位,今天又度娘了下,有两个说法一个一尺是23.1厘米,一个是27.6厘米,然后混乱的一塌糊涂,最后找到了篇感觉比较靠谱的学术文章(附在最后,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决定选取23.1cm,一丈为十尺,所以一丈为2.31米。昨天的章节改了,改成三丈了,也就是7米左右,这个可以接受。然后30章之前的章节,有关丈尺这些长度的问题有时间在修改。还有说一下身高问题,姬轩身高七尺有余,大概在165厘米上下。最后附上文章:
在周代,尺已有大尺小尺之分,并且有其地区性:以大尺而论,较长的百粒黑黍横排的尺(长24.63厘米)早先起于晋国等夏民族的旧地,其后用于周鲁地区,较短的百粒红黍横排的尺(长23.1厘米)行于中原地区,到战国时这种稍短的红黍尺通行范围更见扩大,黍尺(黑黍尺)终于被后者所取代。只是在制作黄钟之时仍保留以黍尺(24.63厘米)为准的传统。汉以后则有重新起用黍尺的时候。红黍百粒横排长23.1厘米的尺子确凿有据,有不止一件的实物传世。1932年洛阳金村东周古墓中出土一把长23.1、宽1.7、厚0.4厘米的铜尺(见《图集》第二页),据考是为战国中晚期物。此外传世的战国尺尚有四支:出于长沙上虞罗氏所藏的铜尺长2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铜尺长23厘米、23.1厘米各一支,番禺叶氏所藏的战国镂牙尺长23厘米。《隋书.律历书》所记的十五等尺之一的周尺也长23.1厘米。众多的实物,还有文献为证,证明尺的数值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地处西陲的秦国,原属周地,当沿用24.63厘米长的黍尺。当商鞅变法,统一度量时,为便于同中原的经济交往,也推行23.1厘米长的尺。据铸造于公元前344年的商鞅铜方升实测,其深一寸经折算等于2.32厘米,和23.1厘米为尺极接近,这也是战国秦尺的一个间接的物证。楚国的尺子原先短于中原的铜尺。解放前安徽寿县出土的楚铜尺长22.5厘米,而长沙出土的楚铜尺长22.7、22厘米。可见楚国也自有一套尺度,后来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楚尺也向23.1厘米看齐。23.1厘米的尺子,在战国时除中原地区外,西至秦、南至楚都已行用,统一趋势渐明。目前学术界公认这是秦王朝统一前秦尺的长度,统一后即以此推广于全国。但吴承洛在《中国度量衡史》》中提出的数据是秦尺长27.65厘米(“周尺之一丈为秦尺之七尺二寸”),此说多年来颇遭冷落,前些时候秦俑考古队的同志为文考证,肯定了吴氏之说,看来这个问题还有重加研究的必要。肯定吴说的理由是:一,秦始皇陵西侧二号铜车衡长79厘米,其尺寸约为真车之半,按秦尺长27.65厘米计,舆长5.714尺,接近于《史记•秦本记》所说的“舆六尺"之制,如按23.1厘米为一尺计,则舆长就超过六尺(6.8尺)了。二、陶俑法冠一般长0.16至0.8米。按秦尺长27.65厘米计,基本上符合《本纪》》的“法冠六寸"的记载,如以23.1厘米计,则其六寸只合0.14米不到,出入就很大了。三、据《云梦秦律•工律三》所载,承骑法定高度要求须满六尺;兵马俑坑出土的乘骑马高1.72米.即当秦六尺以上,如按23.1厘米计,马高将达七尺四寸有余了。这些确切难移的材科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可见,说秦尺长27厘米以上,也是有实物为据的,吴氏之说未可一笔抹煞。秦明文“数以六为纪”,“度以六为名”。六尺、六寸之尺(长27厘米余),应在始皇称帝前已存在,并非在秦统一后才于一朝一夕间始有此加长的“始皇新尺”,秦统一至汉,此等尺仍继续通行并未随秦统一而废。看来周代有大尺小尺,秦代尺也有大小两制,此事不足为怪。23.1厘米为秦小尺一尺之长度,而27厘米余为秦大尺一尺之长度。有可能长27厘米以上的秦大尺倒是秦地原先行用的尺子。尺子偏大或许也就是“好大求多”的秦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而长23.1厘米的秦小尺倒是后来自中原传入者(用于与中原的商品交流)。与大尺是各有分工的。我在这里可以再补充一条:秦半两钱“径一寸二分"(《史记•索隐》引《古今注》所云)重十二铢。十二之数都和秦的崇水德,“水数六”有关。据《泉汇著录》,半两钱约合市尺一寸一分,小者九分。实测,平均可按市尺一寸,即3.33厘米计祘。秦尺(大尺)如按27厘米余计,则其一寸二分正合市尺的一寸,而23.厘米乘一寸二分,则只长2.77厘米,比实测半两钱之径小得多了。如果说23.1厘米是秦小尺之长,则秦大尺一尺应是小尺的一尺二寸。《吕氏春秋.仲夏适音篇》云:“断两节间之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黄钟长八寸一分,与三寸九分,“合而为十二寸,即律吕全数。全数之内断去三寸九分,余八寸一分即为黄钟之长。”(朱载堉在《律吕精义》中语)。已知秦小尺长23.1厘米,乘1.2,其结果27.72厘米。大尺即度律吕全数者。前面提到黄钟尺长为黍尺(24.63厘米)的九寸,即22.167厘米,但秦代却是以小尺的九寸,即20.79厘米为黄钟之长的。其故何在?原来秦“音上大吕”(《史记•封禅书》)。古黄钟之长原为黍尺之九寸;大吕为八又二百四十三分之一百○四寸,按此比例推祘,大吕之长适为黍尺的8.428寸,等于20.78厘米,这20.78厘米正是大吕之长,短于古黄钟之长。由秦之黄钟其名,大吕其实,正可见“音上大吕”之说不谬。以秦代大尺论,大吕之长约为其75%。这种以大尺为度律吕全数者,并用于度乘舆、法冠、兵符之长、乘骑马之高、法钱之径等场合。商鞅所定的23一厘米的尺子只用于日常交易之中,而度乘舆、法冠、兵符、乘骑、钱径,则用27厘米余的尺子,大尺小尺并行,各有分工。23.1厘米的1.2倍为27.72厘米,这就是秦大尺一尺之长。秦以后,北魏前尺长27.8厘米,隋万宝常律吕水尺长27.396厘米,与秦大尺似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吴氏数据27.65厘米,虽欠精确,然也不算离谱。尺以上的长度单位是丈,丈以上有里。“三百步为里”,在六尺为步的条件下,一里就是一百八十丈,唐代起改以五尺为步,但里为三百六十步,里长仍为一百八十丈,迄于清代未变。然而各时期尺度之长不同,同样名为一百八十丈的一里,其长度就并不一致。春秋战国时步里之尺也按23.1厘米计,合清营造尺(32厘米)的七寸二分余,因此其里就短于清代之里,看到这一时期古书上的里数心里就要打一个七折。顾炎武《日知录》中说:“《谷梁传》鞍去国五百里,今自历城至临淄仅三百三十里。……孟子谓舜卒鸣条,文王生岐周,相去千余里,今自安邑至岐山亦不过八百里。《史记》:“张仪说魏王言从郑至梁二百余里,今自郑州至开封仅一百四十里。……”(卷32“里”条)这些话可为春秋战国时百里为清七十余里的例证。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